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,眾多LED照明企業仍然糾纏在殘酷的價格戰中,由于2011年原料價格上升、產品價格下降,導致LED照明企業的利潤下降,不僅僅是國內LED照明企業,部分國外的LED照明品牌也加入了價格戰爭中,為了占據市場,LED廠商不惜大打價格戰進行“圈地運動”,搶占市場份額,隨之而來的卻是利潤下降。價格戰中的廠商利潤明顯下降,這使得企業在以后的發展中難于利用利潤進行發展。但是不參與價格戰,LED廠商又恐在市場上失去有利地位,于以后的發展不利。
要利潤還是要市場,這成為了LED廠商的兩難選擇,高定價能帶來高利潤卻難以提升銷量,低價位能夠搶占市場卻難保障利潤。對于參與價格戰的LED廠商來說,利潤與市場似乎成為了一對無法兼得的魚與熊掌。
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?搶占市場只能通過犧牲利潤來實現?如果沒有利潤收益,一味搶占市場對于一個企業的生存、發展又有何意義?事實上,價格戰已成為無*技術、無產品特點的企業競逐市場的簡單手段。目前,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價格戰的簡單粗陋,對市場的認識和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定義,從而跳脫出價格戰的泥潭,實現利潤和市場的雙豐收。
為了緩解自身壓力并按低價合同交貨,很多照明企業在產品上出現了偽劣行為,產品品質無法保障,導致眾多消費者深受其害。2013年,中國的LED照明行業價格總起漲跌不斷,給LED照明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一定的煩惱和市場潛規則的出現。
LED如今價格越來越低,質量卻越來越差,做LED的企業自己壓根也沒有認同它的價值。他認為,只有企業和消費者認同LED的價值,自然也就接受了價格,不能一味靠低價來贏得市場。
然而,應對行業潛規則的方法有很多,LED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發展戰略,低價策略對企業的技術、資金以及規模等綜合實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盲目跟風反而有可能使自己蒙受損失,所以說價格戰并不是LED企業的*出路。
通過低價換取市場,應是市場競爭的手段,而不是最終目的。LED企業不僅要通過改進生產技術,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成本獲取利潤,更應該增加技術含量,提升產品價值,把產品的競爭從價格的戰場上轉移開,才能獲得更全面更長久的發展,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;企業的*戰略必須是回歸到塑造品牌價值上去,牢牢把握住品質的底線,在長期的競爭中,謀求管理和品質提升之路,讓產品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。通過較低的賣價搶占市場,行業也因此陷入了混亂競爭的局面,這威脅著企業的生存。